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法院要闻

【陪审员法实施三周年特刊】陪审员心声①:我不代表正义,但却为了正义而来

发布时间:2021-04-25 19:46:07


    序言

    2021年4月27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》三周岁了。

    作为“无袍法官”,北关区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,在为案件的依法审理和成功结案奉献着自己特有的力量。合议庭上,有他们认真参与审理,踊跃发表意见的身影;案件卷宗里,有他们用心阅卷,积极参与事实调查的记录。走上法庭前,他们来自百姓,是人民群众在法院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,向法庭传递着来自各行各业的视角和声音;参与庭审后,他们回归百姓,在人民群众与法官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,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他们了解法院,相信法律。

    《人民陪审员法》颁布实施三周年之际,让我们走进这个默默无闻却肩负重任的群体,走进这群不穿法袍,却为审判工作贡献力量的人,一起聆听他们的陪审心声。

    作者简介

    杜长江,男,1968年7月生,河南安阳市人,现就职于中原银行安阳分行。2020年7月被任命为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。

    法官这个职业在我眼里是神秘而神圣的,曾经我对这个职业的了解仅仅限于电视剧看到的审案过程,剧中法官端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,敲锤审案,定罪量刑。法庭的那种庄严,那种神圣,早早在我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。没想到,2020年7月我被任命为北关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。虽然人民陪审员不是法官,但能够坐在审判席上参与庭审,并且能够和法官沟通案情,能够从一名老百姓的角度给法官提供对案件的看法和意见,我仍感觉职责神圣,责任重大。

    时光如梭,不知不觉我已担任人民陪审员工作快一年了,我参与陪审的刑事、民事、执行异议之诉等案件近30起。同时,还参加了中级人民法院的减刑假释案件,开庭人数达80人。回想过往的点点滴滴,不禁却上心头,感慨万千,但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:

    一、参加陪审,可以为正义而发声。

    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微小,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正义,可是我却能为我参与的案件发声。只要大家都做到为自己经历的事件努力发出正义之声,那么这些小小的正义,必将汇成整个社会的正义。那么寻求一个正义社会的梦想,也终将能够实现。

    二、参加陪审,可以深入理解法律。

    通过亲身参与的一个个庭审,真实的案情、庄严的审判、生动的辩护、深刻的忏悔,使我目睹了法庭审判的全过程,零距离感受了司法的神圣和庄严,这也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深刻理解法律才能处理好纠纷,只有努力好好学习法律知识,不断增强法律观念,才能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,才能成为一个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的好公民。

    三、参加陪审,需要更加坚定法治信仰。

    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,人民陪审员作为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参与力量,理应时刻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,坚持司法为民立场,才能在陪审路上不断前行。通过近一年的陪审工作,我从中明白了人民陪审员只有坚定法治的理想和信念,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同祖国的前途、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,同时,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,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,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。

    四、参加陪审,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。

    回顾近一年来我参加的庭审活动,我担负了属于“不穿法袍的法官”的神圣职责,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,同法官享有同等权利,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利,也是人民的重托。今后我将发挥自身优势,积极化解纠纷,减轻群众诉累,让群众更加亲近司法、相信法院,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!

    五、参加陪审,可以使判决更好地体现民意。

    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了解司法、参与司法、监督司法的直接形式,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。在参与案件审理过程中,我努力为专业审判与大众民意之间搭建一座重要桥梁,让司法审判更好地体现民意。而且有群众参与的庭审,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双方对抗,妥善解决双方矛盾,增强法院裁判公信力。

    总之,虽然人民陪审员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,但有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,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认同度、平息社会争议、防范冤假错案的有效路径,是人民当家做主在司法领域的生动实践。我会珍惜这份工作,努力让司法裁判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

责任编辑:佚名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